位置:首页 > 学者 > 赵盾

二战时的一对孪生怪胎
——谈越南版维希币

2018-06-28 16:16 [来源:] 点击量:

 

A  Pair of  Twin  Abnormal  Foetus  during  the  World  War

       ——An  Essay  on  the  Vietnam  Vichy  Coins

  

ZHAO  DUN

说到法国的维希币,许多收藏外国硬币的爱好者都知道,而且注意收集这套有特殊意义的二战币。但是越南也曾发行过维希币,这就鲜为人知了。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40年夏季攻占了波兰、荷兰、比利时后,便对法国大举进攻,直逼巴黎;轴心国意大利也趁机出兵进犯法国南部。这年6月中旬,巴黎为德军所陷。当时的法国总理雷诺下台,由贝当元帅接任。

亨利·菲利普·贝当(Henri  Philippe  Petain  18561951),原是法国的一位英雄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凡尔登地区司令。由于他指挥凡尔登战役得力,奠定了打败德国侵略军的基础。贝当因此升为元帅,任陆军部长,还出任过大使。这次他出任总理,法国人民希望他能发扬当年之勇,再次领导法军抗击德军入侵。可是贝当却向徳军投降。徳军让他在法国南部Vichy(维希)地方组织傀儡政府,成为希特勒的走狗。

贝当伪政府从1940年起到1944年发行了一套硬币,这就是法国维希币。这套币已发行的有10分、20分、50分、1法郎五种面值。10分、20分为锌币,中心有圆孔,正面为麦穗及“ETAT  FRANCAIS(法兰西国),这是维希政府将法国原名“REPUBLIQUE       FRANCAISE(法兰西共和国)改成的新名;背面是面值和橡树叶。10分币有大小两种,20分币也分阿拉伯数字面值和法文数字面值两种。50分、1法郎、2法郎为铝质,正面除了有新国名外,还有法兰克战斧,这是维希政府的标志;背面为面值,橡树叶和法文“TRAVAIL  FAMILLE  PATRIE”(勤劳、家庭、爱国),这是贝当政府将原法国币的传统格言“LIBERTE  EGALITE  FRATERNITE”(自由、平等、博爱)改造而成。此外,还有一枚有贝当头像的5法郎铜镍合金币没有投入流通。(见图一)。

无独有偶,正在法国维希币面世之时,远在几万里的亚洲法属印支(亦称法属安南,即今越南)也出生了一套相貌相似、质地相同、命名一致的硬币,这就是本文所述的越南维希币。这套币是日本侵略军于1940年秋——1945年初占领越南期间发行的,与法国维希币是二战的一对双胞胎。这套币共有1/4分、1分和5分三种面值,其形制均为圆形中圆孔币。1/4分币为锌币,有1942年、1943年二种发行年份(见图二—1),直径20mm,厚1.5mm,重6克,币正面圆孔上为“ETAT  FRANCAIS”(法兰西国),下边是“INDOCHINE”(印度支那),左右边各有一稻穗;背面圆孔有正方框,四角有三线四出,把反面平分为四区,上区为1/4,下区为“CENT”(分)。一些大型钱币目录中还刊录此1/4分币尚有一种1941年发行的直径稍大的铅质币,据悉此铅币实为赝品。1分铝币(直径17.5mm,厚1mm,重0.5克,年份为1943年),正面中圆孔上为“ETAT  FRANCAIS”(法兰西国),下为“1943”,左右两边各为一带叶稻穗图;背面圆孔下为“INDOCHINE(印度支那),左为“1”,上为“CENT”(分),右边还有“=”(等号),(见图二—2)。5分铝币(直径21mm,1.5mm,1克,见图二—3)正面圆孔上为国名“ETAT  FRANCAIS”(法兰西国),下面围着带叶的一双连根的稻穗和发行年份1943;背面圆孔左边有一特大的“5”字,上为“CENT”(分),右边也有“=”(等号),下为法文“INDOCHINE”(印度支那)。此外还有一种1分锌币,(直径28mm,1.5mm,6克,见图二—4),这种1分锌币正面圆孔上有带帽花的自由帽,(自由帽花分花圈和花瓣两式,花瓣又分11瓣和12瓣两式);中孔两旁为酱果树枝,及传统国名“REPUBLIQUE  FRANCAISE”(法兰西共和国),孔下为“1CENT”(1分)面值;背面中圆孔上有“1”字,下为“CENT”分,左右两边有带叶稻穗及法文“FRANCAISE  INDOCHINE”(法属印度支那)。

为证实上述4种越南硬币是法国维希币的孪生兄弟,我参阅了多部世界硬币巨著及有关资料,可是大多数的书都使我失望。云南省钱币研究会和广西钱币学会于1993年合编的《越南历史货币》对这些硬币没有任何与维希币连系的提示或说明,只把它们按质材(铝、锌)分类列入殖民地政府及南越政权发行的货币一章中。美国钱币学家HOWARD  A DANIEL(霍德华A 。丹尼尔)编著的《The  Catalog  and  Guidebook  of  Southeast  Asian  Coins  and  Currency 》(《东南亚硬币与纸币目录及指南》)(第一卷第二版),将本文所述的1/4分锌币和1分、5分铝币集中编入法属印度支那法定货币的一个系列中,也没有提到是维希政府币。但该书可贵的地方是作者在这一节中注明1942年的1/4分法属印锌币的铸造地是日本大阪,暗示了该币的特殊性。最近越南历史博物馆编撰的《越南钱币》(越、中文对照)一书也和《越南历史货币》一样,把这几枚特殊的二战币按锌质、铝质币分别列入法属印支货币一节中,也没有提及维希的片言只字……

惟有美国克劳斯出版社出版的《Standard  Cataloy  of  World  Coins》一书在法国一章的法属印度支那一节中,把19401941年发行的1分锌币和1943年的5分铝币标明是Vichy  Government  Issues (维希政府发行);但是却把1/4分锌币1分铝币漏标了。再者李铁生教授修改整理的美国人斯旺(C Frederich  Schwan)和波林(Joseph  E Boling)合著的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——钱币历史》一书中的“二战”硬币一览表,也只在法属印度支那一栏中标明1分、5分铝币二种为维希政府币。这两部著作虽然肯定了一些越南维希币,但都有遗漏,也没有进一步说明缘由。

我认定本文图二14四种二战时期越南钱币是法属维希币的亚洲版,其根据是这四种钱币发行年份相同,政治背景及利益关系密切,甚至国名一致,形质都相似。二战中法国于19406月被徳军占领,8月贝当的维希伪政府成立,直到19448月欧洲盟军解放巴黎时止的四年,是法属维希币生产的时段。二战前越南原是法国的殖民地,正在法国被德国纳碎军占领的同时,越南也被日本侵略军占领。这时候的越南名义上由法国殖民政府和日本军共管,实际上,日本军成了法国殖民者的太上皇。可二战中日本和德国均属轴心国,同在一条侵略战线上,侵越的日本侵略军总要给其侵法的祖师爷德军面子,尊重其卵翼下的维希政府,在新钱币的发行上学维希币的模样。最明显的证据是:法国维希币把国名“REPUBLIQUE  FRANCAISE”(法兰西共和国)改为“ETAT  FRANCAIS”(法兰西国);越南版维希币也把“REPUBLIQUE  FRANCAISE  INDOCHINE”(法兰西共和国属印度支那)改为“ETAT  FRANCAIS  INDOCHINE”(法兰西国属印度支那)。其次越南的维希币也同法国维希币一样用锌、铝为主要材料。因此这1/4分锌币、1分和5分铝币是越南维希币无疑。

至于我认为那枚越南1分锌币(图二—四)也是维希币的理由是:这币的发行年份和质材符合法国维希币的特征,它虽然没有改动国名,但是已经开始了改变,不再是传统的法兰西共和国属印支的铜币、铜镍币,而是锌质币,其次是正面反面都有“1CENT”面值,这混乱现象也不是传统越南法国殖民币的作法。这就说明此币已起步向法国维希币看齐,只是由于两国的伪政权均处于建立之初,对于发行新币的细节未及统一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
再者,在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的期间,在1940年和1941年还出现以“法兰西共和国属印度支那”名义发行的10分、20分铜镍合金币。我认为这两种币不能算维希币。因为,它们在币质、钱文、形制完全不具备维希币的主要特征,全是传统越南殖民币的形制。据个人的看法,这是在日军占领之初,原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政府仍有一定权力,它一方面不服日本侵略军的控制,另一方面不屑与投敌的贝当维希政权为伍,便暗中发行一些原殖民币,这也是一些流亡政府为了在国际上支撑局面的做法。正因为它们与法国维希政府没有联系,所以不属越南的维希币。

由于钱识有限,资料不足,以上看法和论据偏见和错误实属难免,希望专家前辈加以斧正。

热门文章